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沭阳县“三治”融合推进移风易俗
        发布日期: 2022-12-01 17:37   来源:沭阳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:    字号:【


        今年以来,沭阳县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建立健全“党委领导、政府推动、舆论引导、全民参与”工作机制,坚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相结合,有效遏制高额彩礼、丧事大办等陋习,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普遍赞誉。

        一是坚持自治先行,广纳民意、统一认识。坚持政府指导不主导、帮办不包办,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(居民公约)和村(居)民自治章程修订工作的通知》,指导村(社区)对村规民约(居民公约)进行修订。充分发挥村(社区)基层治理职能,突出村民自治原则,以村(社区)为单位召开座谈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,通过党群议事会、村民代表大会修订完善体现“移风易俗”的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,探索建立殡、葬、祭礼仪规范,将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纳入基层群众自治清单和村规民约规范事项,使“小规约”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喜事的“硬杠杠”。深入实施“净风2022”专项行动,以治理高额彩礼、丧事简办为重点,明确操办事项和工作流程,推行结婚礼、丧葬礼等新办简办新模式,树立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文明新风。在5∙20、七夕节等重要节点,举办“拒绝高额彩礼  迈向幸福人生”、“爱在七夕·为爱表白  拒绝高额彩礼”等主题活动,倡导“不要车、不要房、自己家业自己创”的新型婚恋观。今年以来,全县共有6881对结婚登记的新人参与“拒绝高额彩礼”倡议。村社区“两委”、民政等部门在丧户办理相关手续时签订丧事简办协议,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把移风易俗、服务丧户作为拉进干群距离、融洽干群关系的契机,第一时间上门送花圈吊唁,对丧户进行慰问,免费提供播放哀乐的音响设备,使丧事只播放哀乐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。

        二是坚持法治保障,依法治理、压实责任。坚持常态长效、常抓不懈,强化制度约束、遏制陈规陋习,形成节约光荣、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。针对丧事办理陋习,制定《沭阳县白事移风易俗工作流程》,明确丧事不摆电光门、电子拱门、电子花圈、氢气球,不送汤、不散灯送程、不晾花圈、不迎祭桌和猪头三牲,不请吹鼓手、不搭舞台、不演出,提倡本村人吊唁不在事主家吃饭,精简规范办丧流程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全县通过落实“文明殡葬”减少铺张浪费近2400万元,切实为群众减轻治丧负担。严肃监督检查,公开移风易俗专项治理举报热线,设立网络举报平台,对丧事操办行为实行动态巡查、明察暗访。开展“文明殡葬”巡查,加强对殡仪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监管,指导殡仪人员上门服务时突出“文明殡葬”宣传引导,对存在违反规定且不听劝阻的情况,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。出台《关于推行村(居)民积分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将农村婚俗和殡葬习俗等事项纳入积分管理,通过教育、规劝、奖惩等措施,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问题进行治理,引导群众在“拒绝高额彩礼”和“厚养薄葬”等方面构建“自我管理、自我监督、自我约束、自觉参与”的民主自治新模式。截至目前,陇集墩前、青伊湖后乡2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先行开展积分制管理,文明节俭新风气日渐浓厚。

        三是坚持德治引领,多方联动、形成合力。坚持协调联动、通力配合,进一步加强对婚俗改革和文明丧葬的宣传引导。深入各乡镇(街道)开展“婚育新风进万家”活动,通过现场答疑、发放传单等方式,向群众宣传《民法典》“婚姻家庭编”、“倡导文明婚俗改革倡议书”等,引导广大群众树立“风雨同舟、相濡以沫、责任担当、互敬互爱”的婚姻理念。截至目前,共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3场次,制作宣传版面300余张,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,参与群众5000余人。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向前来办理登记的新人发放《婚事新办告知书》和《拒绝高额彩礼倡议书》,各乡镇(街道)民政部门向丧户发放《丧事简办告知书》,引导群众形成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的良好风气。县殡仪馆建设10个集中守灵点,向群众提供吊唁、治丧全程服务;各殡葬服务机构倡导树葬、草坪葬、壁葬、花葬等节地生态墓法,通过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,让殡葬服务设施从比豪华规格到比绿化美化、比环境配套;推广利用种植纪念树、网络祭扫、“鲜花换纸钱”和“代祭扫”等方式进行祭扫。今年清明节和寒衣节期间,向群众免费发放鲜花2万余束,文明祭扫宣传手册1.9万余份,通过“云祭扫”网络平台祭祀1200余人次,完成代祭服务200余次。通过形式多样的殡葬服务和文明祭祀方式,逐步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,在便民利民中倡树文明丧葬新风。


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      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