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无法大规模存储,生产与消费需要实时平衡,不同用电时段所消耗的电力资源不同,供电成本差异较大。在集中用电的高峰时段,电力供应紧张,为保障供应,需要在输配环节加强电网建设、保障输配电能力;需要在发电环节调动高成本发电机组顶峰发电,供电成本相对较高。反之,在用电较少的低谷时段,电力供应宽松,供电成本低的机组发电即可保障供应,供电成本相对较低。分时电价机制,正是基于电的时间价值设计的,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、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机制,可具体分为峰谷电价、季节性尖峰电价等。目的在于,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,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,引导电力用户尽量在高峰时段少用电、低谷时段多用电,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,提升系统整体利用效率、降低社会总体用电成本。
江苏自1999年起开始推行分时电价政策,其后根据实施情况多次完善,有力地促进了需求侧移峰填谷,在缓解电力供需矛盾、保障电力安全供应、提升电力系统经济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当前,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,用电负荷呈现明显的冬夏两季“双尖峰”特征,电力生产侧与消费侧双向大幅波动,保障电力安全经济运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,对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提出了迫切要求。加之分时电价机制已实施多年,在用电形势明显变化后,确实存在着用户用电习惯发生变化峰谷时段划分需要优化调整、尖峰电价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等问题。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,有利于引导用户在电力系统低谷时段多用电,对促进风电、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有效消纳,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具有积极意义。
2021年12月底,365bet中国官方网站_手机365体育网站经常打不开_365app下载登录发展改革委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苏发改价格发〔2021〕1327号,以下简称1327号),明确自2022年1月15日起,微调工业用电峰谷时段;自2022年1月1日起,增设大工业冬季尖峰电价,并将夏冬两季尖峰电价,统一以峰段电价为基础,上浮20%。同时,明确夏、冬两季尖峰电价实施的温度触发条件,即每年7至8月,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℃;12月至次年1月,日最低气温达到或低于-3℃时,在电力相对紧张的固定时段,启动实施。
此次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最大亮点,是从填补冬季空白、明确浮动幅度、固化触发条件三方面,全面建立起了尖峰电价机制,进一步发挥电价信号作用,积极引导电力用户主动削峰填谷。结合江苏近年来通过市场化方式实施的电力需求侧响应,再加上1327号征求意见稿中推出的后续将出台的重大节日“深谷”电价,对于用户来说,能够错峰用电、在低谷时段多用电的,成本会下降;在高峰时段主动让渡负荷的,可以获得一定补偿,充分体现了“谁承担、谁受益”的原则。同时,也可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输配电、发电资源投入,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经济性,从总体上,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。